為什麼投資型保單跟我想的不一樣


台灣於2000年開始發行第一張投資型保單,相較於傳統型保單有幾個特點:1.盈虧自負 2.分離帳戶 3.繳費彈性 4.費用透明,所以自開賣以來,曾經造成一股轟動,但自從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後,絕大多數人的帳戶現金價值幾乎腰斬,大家才意識到投資型保單的問題。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這是近幾年來大家開始有的觀念,但在投資型保單剛開賣時,許多業務員總是告訴客戶:「這張保單有投資功能、又有保障功能」,但其實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前置費用高得嚇人,這些隱藏成本是業務員不會主動告知的。

拒絕人情保

在台灣平均投保率高達200%,如果朋友、親戚找你買保單,即使你的保險已經規劃的很完整,往往會基於人情壓力而捧場,但通常會買了許多根本不適合自己的保單。

在購買任何保單前,最好自己研究清楚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買,如果不是,一定要委婉的拒絕,業務員的佣金對他來講就那麼一次,但你要繳的保險費卻是很久的,真的沒有必要為了支持朋友而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別太感性

如果不是工程師個性,很多人在投資理財時都會用感興趣評估,而很少用理性去分析,這樣的狀況發生在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好像不錯」、「我覺得很好」,當你的內心出現這種聲音時,先理性的問自己:「為什麼不錯」、「這東西好在哪?」如果自己都不曉得答案時,那你就陷入用感性在評估是否該購買這項東西了。

自我意識別太強

常常看到一些人,明明就不是投資領域的專家,但卻非常有自己的主見,有主見並非是一件壞事,但非理性排斥任何人的想法及建議就不健康了,很多時候機會就會從你身邊悄悄溜走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自己的專長不在投資,真的沒有必要裝得自己很懂,投資路上不見得一定要聽某個專家跟你說了什麼,但多方參考不同專家的意見,再自己決定自己想要的,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瞭解商品的特質

投資型保單的結構就是投資基金、定期壽險,對於剛出社會沒有壽險保障有想兼顧投資的新鮮人來說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首先要瞭解的是投資型保單的前置保險成本並不低、投資標的是連動基金,如果市場景氣不好,是會侵蝕到本金的,任何基金的轉換、買賣都有手續費,保單本身也有帳戶管理費,因此在遇到金融海嘯這樣的事件後,許多人的投資型保單至今仍然是虧損的。

因此在購買類似保單前,可先問以下六個問題,除判斷業務員是否有足夠的專業外,同時也能自保。

問題一:你已經有了壽險保障嗎?有需要加買嗎?
問題二:連結標的風險屬性高低?是否與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相同?
問題三:除了保險的基本費用之外,還會有哪些額外的手續費用?
問題四:連結的投資標的,最大的風險在哪裡?
問題五:保險公司提供哪些附加價值?需要額外收取的費用?
問題六:投資標的過去的績效表現?發行公司的信用狀況?


商品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差別、每個人在購買時都應該依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如果不小心購買到不適合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壯士斷腕,別心疼損失的金額而繼續持有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商品。
聲明: 此文章部分內容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由於本站是受到「即刻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盡快與我們聯絡,本站將會在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聯絡我們(E-mail:richjamiechou@gmail.com),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